专题合集 专业股票配资交易
#典型病例#中山一院
“手术非常顺利,出血量也很少,患者很快就能康复了。”走出手术室的宋武教授信心满满地告诉患者家属,他刚刚完成一例机器人辅助的胃窦癌根治术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根治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手术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词汇。在胃肠外科领域,机器人不仅能应用于胃癌、结直肠癌手术,还可以应用在“减重”手术。在机器人的辅助下,医生的操作更精准、更微创,患者失血少、痛苦小、恢复快,手术体验也会更佳。
▲手术机器人
装上“透视眼+稳定手”
机器人助力多源发癌联合切除
蔡伯(化名)今年77岁,因为大便带血来到中山一院胃肠外科中心副主任宋武教授门诊就诊。经过宋武教授细致的检查,蔡伯被发现同时患有两个恶性肿瘤——胃癌和结肠癌。
据宋武教授介绍,同一个体的单个或多个器官,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相互独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称为重复癌或多原发癌,胃癌患者发生其他肿瘤的风险升高,特别是合并消化系统其他器官的癌症风险。
蔡伯一直身体不好,四年前还做过心脏的大手术。他能否承受两个大手术?预后如何?这是家属和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以下为报告中题为“全球超宽松货币政策面临转向”的专栏全文:
宋武教授迅速组织麻醉科肖颖主任医师、心脏内科黄至斌主任医师、重症医学科吴健锋主任医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罗益峰主任医师一起进行多学科会诊。专家一致认为需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才能确保蔡伯能够顺利过关。
经过反复研究后,宋武教授团队为蔡伯制定了机器人手术方案,决定借助机器人的高级腹腔镜系统,用更清晰的视野,更精准的操作为患者进行手术。
宋武教授表示,手术机器人的操作臂可以自由旋转,可以在不重新消毒和延长切口的情况下,一并完成胃癌和结肠癌的手术,也可以深入体腔内进行更深远的操作。并且,手术机器人在术中淋巴结清扫具有独特优势,术中清扫更为彻底,手术效果更好。
“此外,机器人还可以过滤人手的非必要抖动,极大提升了操作的稳定性、精准度。而且视野清晰,全程10-30倍放大,大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就像装上了'透视眼+稳定手'一样。”宋武教授表示。
在麻醉、护理团队的精细配合下,仅用时三个多小时,宋武教授、孙开宇副教授成功完成了机器人辅助的全腔镜下吻合的胃窦癌根治术和直肠-乙状结肠交界癌根治术。因为消化道重建吻合口多,为了更好保证吻合口愈合和安全,宋武教授在充分清扫淋巴结的基础上,还特意保留了左结肠动脉,并且利用机器人缝合的优势,将吻合口侧进行了加固。
术后,蔡伯顺利回到病房,经测量,他的伤口仅不到5cm。术后第一天,蔡伯就可以下地活动,并于术后第6天顺利出院,术后的痛苦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蔡伯术后迅速恢复并顺利出院
提高成功率、减小手术创伤
肥胖患者减重术后第2天可出院
除了应用于各种肿瘤的切除,手术机器人在“减重”领域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近日,中山一院宋武教授团队接诊了一位身高1.63米,但体重达到125kg、BMI达到47kg/m2的肥胖症患者,由肥胖症引起的代谢综合征已严重威胁到她的身体健康。
中山一院多学科减重团队针对患者陈女士(化名)的病情为她制定了个体化的围手术期方案。宋武教授、魏哲威副教授在机器人的辅助下,为陈女士进行了袖状胃切除术。据悉,这是院内首例机器人减重手术。术后第1天,陈女士就可以进食流质,并于术后第2天出院。
▲宋武教授操控机器人进行手术
宋武教授表示,肥胖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需要更加注意安全性,并且尽量减少术后可能出现的吻合口并发症。手术机器人精准操控和对微小结构的处理优势,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为肥胖患者提供更为舒适、安全的手术体验。
中山一院是华南地区最早装备机器人的医院,近年来大力建设机器人手术平台,医院目前拥有6台全球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山一院还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联合共建国内首个国际机器人手术培训中心,促进ERAS先进理念与手术机器人先进技术的推广,惠及更多国内患者。
来源:中山一院
校审:宋 武
初审:章智琦
审核:梁嘉韵
终审:彭福祥 专业股票配资交易